您好!欢迎来到担保协会! 请登录 注册
热门搜索: 温州担保 信用 财富 资讯

张利胜:逾越“融资鸿沟”的中国普惠融资服务制度

阅读次数: 83 发布日期:2023-12-25 16:12 来源: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

逾越“融资鸿沟”的中国普惠融资服务制度

——写在普惠融资信用服务发展30年


北京中关村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张利胜 



40年前,伴随改革开放,中国新兴的小微型市场主体产生“融资难”问题,人们很快发现融资需求增长非常迅速,需求广大,“融资难”呼声渐增。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金融经济面对的新问题,并借鉴市场经济国家先行者的经验,研究探索解决中国的“融资难”问题。近三十多年,在公共财政普惠理论思维的助力引导下,聚集在“破解融资难”大旗下的创新、创业、从业人才逐渐增加,在借鉴与实践过程中超越性发展,创新、创造、建设逾越“融资难鸿沟”的中国模式。

一、“融资鸿沟”的世纪之问

“融资鸿沟”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

1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让世界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各国政府、有识之士对经济、政治、社会制度展开全面反思。以麦克米伦爵士为首的英国金融产业委员会,向英国政府提交了《麦克米伦报告》,指出“在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横亘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该报告产生广泛的共鸣和影响,许多经济学家深入研究表明: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普遍存在于市场经济国家。许多国家政府开始关注“麦克米伦鸿沟”现象,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带动经济发展重要施政举措,并将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命名为“麦克米伦鸿沟”。无论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至今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融资难”问题,“融资难”问题仍然是世界级的金融经济问题,成为“世纪之问”。

“融资鸿沟”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进步发展。

如果说金融是经济的“血脉”,“融资难”问题揭示的则是经济“血脉”的结构性短缺。金融供给结构性短缺影响并将长期影响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市场经济社会广泛存在中小微市场主体“融资难”问题,长期困扰中小微企业生存、创业、成长、发展,影响扩大就业机会。

“融资鸿沟”其他国家解决之道。

在破解“融资难”问题上,许多国家的探索实践,创造、积累了很多有效政策、措施、方式方法,概括归纳为四种:

第一,“最后一公里”。增加小额借贷供给服务机构,解决金融接地气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政府补助干预小额借贷成本,扩大扶贫性质的小额信贷;

第二,“信用保证担保增信”。建立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为小微经济实体融资“增信”,提高小微金融需求群体的信贷信用能力;

第三,“专项解决”。建立有针对性的政策性专项基金;

第四,“直接融资”。增加“融资难”群体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能力。

百年破解“融资难”的持续探索、创新,经验基本指向两个主要模式,即: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的信用担保以及以包容金融的理念发展小额信贷。实践证明,两种模式都取得很大的成效,积累创造了成功经验、案例。

二、从“0”起步破解“融资难”的普惠之路

在北京中关村、在深圳特区、在长三角、在全国许多小微经济实体集聚地区创造出的业绩可载入史册,尤其是在成长发展过程中获得政策性融资支持的小微经济实体成长发展表现的更为突出。许多的案例证明,在他们中不乏在创业成长的关键时期,是普惠融资服务为他们助力。这也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的40多年,生生不息的就业、创业、创新群体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注入的巨大正能量、创造力。

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最有代表性的是大批小微经济实体持续不断的诞生成长发展,预示着孕育着生产力的大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创造金融、带动金融,为金融的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回顾这个时期,金融家、金融业应以极大的热情欢迎这一“爆发”性增长的需求,但是相当多的金融机构没有积极跟进,而是“难”以应对。由此引发广泛的金融创新理论思维。发挥社会制度的优势,站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优化生产关系的高度,建设普遍服务的融资制度成为重要的共识。

1999年,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山西、吉林、安徽、辽宁、新疆等地政府公共财政出资建立或着手建立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这是中国的第一批信用担保机构,为调节融资结构性短缺开始注入活力,这是普惠融资服务从”0”起步,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到2000年即形成了一定规模,据统计全国当年即向民营经济主体,中小企业提供了97亿元的信用保证担保融资。虽然这与实际需求差距仍然很大,但是由此人们看到了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的希望。

三、建设有中国特点的普惠融资服务制度

2015年8月,2023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将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标志中国普惠融资服务制度的建设,这是中国逾越“百年融资鸿沟”超越性之举。

普惠融资服务制度路径规制,以公共财政普惠服务政策定向、以社会准公共品定性;普惠融资服务体系以区域架构系统定位;普惠融资服务机构以控制管理信用风险保证信用定责,经营管理绩效以惠而不费定制。

第一、普惠融资服务社会定性准公共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公共财政具有明确的普惠性,是普惠融资服务制度的根基。普惠融资服务是解决“融资难群体”由生成到成长的融资难问题的系统性服务。普惠融资服务的经济社会定性:公共财政政策引领的以准公共品定性的、解决“融资难群体”的普惠性融资服务。“普之于众,惠之于需”补融资服务结构性的短板是供给侧性改革应有之举。

第二、普惠融资服务体系:以严格的社会体制系统组织结构为依托,建设以国家融资服务基金、省市基金与再担保、融资担保机构为层级

1、普惠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行政区划,以财政组织系统为根据,建立省、市、区、县普惠融资服务机构,明确相关财政对服务机构的政策指向、监督管理、绩效评价、责任考核的责任。

2、在普惠融资服务政策与财政等相关部门指导下,普惠融资服务机构以区域服务为主,摸清服务需求规模。

3、以国家专项普惠融资服务基金为基础,以各级财政投入为根据,以平均信用风险杠杆率为基础,制定服务总规模预算。

4、普惠融资服务实施机构以实际可持续、可控制的信用风险概率,合理确定资本与服务规模的杠杆效应倍数(率)。

第三、普惠融资服务机构经营管理原则:同时实施“不以营利为目的”与“惠而不费”的责任定制,在最充分地运用准公共融资信用资源的同时保持可持续、不断进步的服务的能力

普惠融资服务机构必须以普惠服务为本,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惠而不费”的经营管理原则,坚守财政绩效的基础与底线。以资本效能杠杆率最大化、风险损失最小化,把握规模、平衡预算、控制信用风险控制上限;以风险损失自主平衡,损益平衡为底线,确保本金,管住资本权益根本,管理财务平衡底线;在“不以营利为目的”“惠而不费”经营管理原则下,以规模效应实现不断积累,看得见、够得着、保绩效、可持续;系统监管评价责任标准,监管评价机构效能。

第四、不断增强普惠融资服务核心能力:以保证信用质量为核心,管理聚焦于信用信息与信用价值的对称,控制管理信用风险为服务绩效的第一准则

普惠融资服务机构需要不断增强对信用权能、信用品质的认识理解,充分领悟金融经济的基本问题是信用,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信用关系体系;主体责任是保证信用质量,保证信用供需两侧的信用信息、价值、风险的对称。

逾越“融资鸿沟”,中国正在走向世界的前列,是社会制度优势决定的。市场价值、利益、竞争、风险决定了“融资难”是经济社会常态性的现象,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可能在不同条件下发生变化,但只有在两个方向上找到平衡基础,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前进中还会有新的问题,不忘初心、不悖原理、不逆大势、不触底线,一定能够跨越“世纪鸿沟”。





主办单位:温州市担保行业协会

温州市担保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邮编:325000

地址:温州市鹿城区瓯江路展银大厦1719室 电话:89886606

月子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