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农担行”主题活动(第一期)暨党外人士专题调研会在杭州举办
4月1日至3日,国家农担公司在杭州举办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农担行”主题活动(第一期)暨党外人士专题调研会。财政部党外人士代表、国家农担公司及11家省级农担公司负责人、地方财政局及新农主体代表等50余人齐聚一堂,探索财政金融协同破解新农主体融资难题,共谋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担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国家农担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若云出席并讲话,浙江省财政厅党组成员、总会计师赵雅玲参加有关活动。
此次活动由国家农担公司主办、浙江省农担公司承办。活动围绕财政金融协同破解新农主体融资难题,结合财政部党外人士专题调研内容展开交流与研讨。浙江省农担公司及兰溪市办事处围绕财政金融协同、多方协作、数字赋能支农实践,分享破解融资难题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做法;山东、河南、江苏、重庆、甘肃5家全国农担体系专家工作室(试点)围绕农担实践中亟待突破的重点难点,分析原因并提出重点课题研究方向,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担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思路;山东济宁财政局、浙江农创客代表分别从地方政府和新农主体视角介绍支农成效、分享创业故事,提出政策建议。
活动期间,组织11家省级农担公司与工商银行11家省分行结对子,赴工行软件开发中心围绕“银担智联”合作新模式和深化协同支农进行交流,研讨双方合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下步合作重点,共同推动双方合作创新发展。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的新形势,为进一步推动全国农担体系主动拥抱新质生产力,活动组织与会人员赴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大华股份、阿里巴巴等单位开展科技赋能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各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经验,为全国农担体系研究应用科技力量提供了宝贵借鉴。同时举办了人工智能专题培训,解读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知识及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实践,为全国农担体系推动数字化转型及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思维视角和启迪。
李若云在讲话中强调,全国农担体系自建立以来始终坚守政策性定位,牢记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职责使命,在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业务规模与质效并重、财政杠杆效应凸显、风险防控体系稳健可控、体系建设不断夯实,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之路。他强调,当前新质生产力已成为重塑产业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全国农担体系必须直面挑战,主动拥抱新质生产力破题,全面认识、深入了解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担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强化政策效能与风险防控双轮驱动,主动聚焦粮食生产、重要农产品保供等关键领域和联农带农主体,充分发挥政策性职能作用,提升为农服务效率;要充分发挥“财政+金融”协同作用,持续强化“政银担”合作与创新,整合银行、地方政府等多方资源协同发力;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数据资源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以新质生产力为体系高质量发展赋能。
国家农担公司副总经理杨春光,国家农担公司业务发展部、体系服务部、信息技术部负责人及浙江省农担公司班子成员、相关部门人员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