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聚焦普惠金融大文章
如何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怎样为社会各群体提供更普惠有效的金融服务?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的“中国银行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众多业界嘉宾围绕“银行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回顾我国发展普惠金融所取得的成果,探讨如何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促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论坛现场发布的《银行业普惠金融十年发展成效回顾与展望》报告显示,十年来,我国基础金融服务更加普及,小微金融主体融资更加便利,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更加有力。
“根据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研究统计,普惠金融服务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邢炜在论坛上说,据统计,今年截至9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8.4万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速约25%。全国涉农贷款余额55.8万亿元,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2.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8.58%。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明显提高,移动服务、数字信贷等业务迅速发展,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说,近些年,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迅速,服务领域与对象更多元广泛,服务方式和产品也更加丰富。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张旭光介绍,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普惠金融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近年来农业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目前农行近八成普惠贷款来自线上产品,线上业务开辟了普惠金融发展新的格局。”
多位专家表示,今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未来五年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刚刚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普惠金融作为要做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展望未来,普惠金融工作应以新时代、新战略、新起点为视角,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大范围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邢炜认为,未来,我国应着眼于构建商业可持续、成本可负担、风险可管控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重点关注经营主体的金融健康,更加注重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与实体经济的适配性,不断提升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金融可得性、精准度和满意度。
原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冯燕表示,未来我国在深化普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还应强化对重大战略、重大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要聚焦科技创新、专精特新、制造业、外贸等重点领域的小微企业,倾斜金融资源,促进产业升级和就业稳岗,助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数字化、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数字普惠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中国建设银行首席信息官金磐石说,当前数据使用过程中依然面临着数据源分散、点多面广、关键数据信息缺乏、数据连续性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力推进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我国要继续谱写普惠金融的新篇章,推动金融业更好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陈道富说。
(记者严赋憬、魏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