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普惠金融未来发展以下趋势值得关注......
阅读次数: 221 发布日期:2023-06-12 16:59 来源:
中国普惠金融踔厉奋发,长足发展,其推动和普及程度、金融科技智能化和线上化应用、发展水平和投放量,总体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2022年6月,世界银行发布了最新全球普惠金融调查(Global Findex)数据,中国多项普惠金融指标增长明显,较多普惠金融核心指标位居中高收入经济体前列。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经济师尹小雄认为,与学术界传统的中小银行优势假说不同,中国的普惠金融是大银行率先突破,其普惠业务的成功转型源于政策驱动、金融科技助力和银行积极创新等多方合力。当前,普惠金融现状的突出特点是不平衡,未来虽充满挑战,但也蕴含机会。现状与挑战
让金融为广大人民服务,特别是让边远地区、农村地区的居民和低收入人群也能享受到最基本的金融服务,是普惠金融的题中应有之义。《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印发实施以来,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不断提升,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
(一)地区不平衡。
(二)银行间发展不平衡。
(三)普惠金融的生产技术不平衡。
发展与突破
普惠金融高速发展及其带来的影响值得观察和研究,特别是对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力的深层次影响。普惠贷款带来的边际效率是递增的,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福利和产出增长。对小微企业的大规模授信,首先带动共同富裕,助力机会平等和社会公平;进一步看,将带动经济结构多元化,社会活力增强。金融是市场化资源配置和要素流动的先导,大量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获得贷款,将带动社会创业热情的提高、新型经济形态涌现、微观活力和社会活力增强。既纾解就业压力,又增强中国经济的韧性,丰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以结构学派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中小银行优势假说,认为我国建立以大银行为主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大型金融机构天生不适合为中小企业服务,大量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根本出路。然而现实情况是国有大银行成为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头雁和主力。大银行面对经济降速提质和结构转型的压力,具有转型发展普惠的强烈动因,而转型的成功实现,源于政策驱动、金融科技助力和银行积极创新等多方合力。
趋势与机会
未来已来,普惠金融未来发展以下趋势值得关注:(一)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增长,短期看资源投入,中期看机制,长期看金融科技运用。
(二)普惠金融业务竞争和分化加剧。普惠金融业务具有规模效应,达到一定规模后边际成本递减。普惠金融业务的规模化、标准化和自动化一方面提升经营效率,另一方面使普惠业务的单位经营成本不断下降。银行转型越快越到位,越具有竞争优势。
(三)供应链、产业链金融是普惠金融即将到来的风口。当前银行对抵押业务覆盖充分,竞争激烈。随着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成为现象级产品和金融科技的深度赋能,数据作为主要的生产要素,量变发生了质变。“数据+算力+算法”成为数字经济的引擎和基石,在此基础上形成普惠金融新的应用和场景,未来可能会应用ChatGPT来决定是否给某个企业贷款、给多少贷款以及测算损失的概率有多大。
当前供应链、产业链金融还主要围绕核心企业,呈现中心化特征。下一步的挑战是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金融科技监控等数字技术来识别和建立数字信用,通过数字孪生、伴生和新生,实现全链条信息数字化,数字金融化。在此基础上,普惠金融数字化将真正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世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