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处着眼 向“实”处发力
阅读次数: 355 发布日期:2022-11-07 15:23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提升金融供给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适配性,一个着力点就是引导金融资源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而以小微企业、“三农”主体、个体工商户等为代表的微观主体是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也是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
近日,人民银行党委、外汇局党组召开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落实落细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增强微观主体活力”;银保监会近日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积极促进共同富裕”。
从有关部门的部署看,坚持完善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仍是当前乃至下一阶段金融工作的重点。
从“小”处着眼,向“实”处发力,需要在保持政策稳定的基础上加大对小微群体的支持力度,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稳健的货币政策能够保障金融业为小微企业、实体经济提供精准有力的支持。从总量调节看,人民银行今年4月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从结构调节看,人民银行精准设计并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创设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四项专项再贷款。自2022年二季度起,人民银行通过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提供的激励资金比例由1%提高到2%,按照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2%给金融机构提供激励资金。
一系列举措已经显效。截至2022年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3.2万亿元,同比增长24.6%;授信户数超过5389万户,同比增长31.7%。2022年1至9月,共支持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2255.1亿元、“三农”专项金融债券214.2亿元。在总量政策框架下,灵活运用结构性工具,为普惠小微群体提供了更直接的金融支持。
从“小”处着眼,向“实”处发力,需要精准施策,细化要求,针对小微群体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对症下药”,引导金融活水有效流向小微市场主体。
以货车司机群体为例,今年以来,货车司机等群体受疫情影响严重。国务院今年5月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针对小微群体的现实困难,提出“鼓励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此后,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特别是对备受关注的货车司机,只要他们提出贷款延期申请,且无违约记录,具备行驶证等基础证明材料,银行就可以按照市场化原则,给予延期。”此外,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金融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要求“灵活调整货车司机个人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帮助其渡过难关”……这一系列安排充分彰显出政策的制定注重从“小”处着眼,直达“实”处。
为突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发展,对于不同领域的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要求也要随之细化。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可以加大中长期信贷投放;对小微外贸企业,可为其提供外汇避险产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承保覆盖面;对新市民、个体工商户等,则要围绕保就业、保民生任务,针对其创业就业、购房安居、教育培训、医疗和养老保障等方面的金融需求,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保险保障力度。
从“小”处着眼,向“实”处发力,还需要金融机构协同发力,积极落实政策,增强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服务小微企业取得积极成效,但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内生动力有待增强,外部激励约束作用发挥有待提高。从长期看,各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起小微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抓好各项政策落实细则,加快完善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考核方式,细化实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不良容忍度、尽职免责、绩效考核等要求,同时,强化科技赋能普惠小微贷款获客、放款、风控等方面,增强敢贷信心、激发愿贷动力、夯实能贷基础、提升会贷水平,进一步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