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担保协会! 请登录 注册
热门搜索: 温州担保 信用 财富 资讯

李强:普惠金融改革进入质提量升新阶段

阅读次数: 96 发布日期:2023-10-10 15:14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李强「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党委委员」

文章|《中国金融》2023年第19期



  2022年9月,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印发《四川省成都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标志着成都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正式启动。一年来,在人民银行总分行指导下,成都市精心组织实施,各项试验任务稳步推进,试验特色清晰鲜明,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天府试验田”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23年6月末,成都市涉农贷款余额达9124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创2017年以来新高。

筑牢粮食安全根本,支持都市农业现代化

  一是强化服务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完善粮食安全信贷服务机制,建立绿色审批通道,优化种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领域专属信贷产品,2022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发放中央和地方储备粮油贷款135亿元,全市农林牧渔业贷款、农产品加工流通贷款、农田及农村基础设施贷款分别增加66亿元、320亿元、468亿元。强化粮食安全保险服务,推动实现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可保区域全覆盖,试点推进水稻收入险和制种险,切实解除种粮农户后顾之忧。着力破解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难题,试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责任保险,已在崇州、都江堰等地落地保障金额1000余万元,为当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再上一把“安全锁”。强化粮食安全直接融资,成立西南地区首只种业振兴基金,首期规模为1.5亿元,实现项目入库16个,切实保障粮食生产源头安全。

  二是强化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持续优化现代农业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在21个现代农业园区全面开展金融综合服务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深化“送码入户、一键贷款”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信贷直通专项活动,入园入村入户开展融资服务,为1828个行政村和涉农社区、5400余户主体确定金融服务主办行,开展融资培育并投放贷款333亿元。完善“最后一公里”金融服务机制,在全市推广试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服务规范》等五项规范,已基本完成54个标准化村站建设;深化银行营业网点标准化建设,近1000个法人机构网点全部通过权威机构国家标准认证,31个网点被评选为全国适老服务示范网点。

  三是强化政策资金精准支持。充分发挥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撬动作用,对通过“农贷通”平台贷款开展大宗粮食种植和特色种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贷款项目,按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给予100%、50%、30%的贴息支持,累计为78亿元涉农贷款贴息7086万元;设立3.4亿元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资金,支持投放涉农贷款116亿元;2022年以来投放支农再贷款、开展涉农票据再贴现296亿元。


深化农村产权牵引,促进农村资源资本化

  一是创新开展农村产权处置机制建设。温江区围绕农村土地经营权融资中一直存在的产权处置痛点,大胆创新,以市场化思路解决产权处置问题。通过组建产权处置联盟,将处置机制提前引入放贷环节,实现处置关口前移,由过去单家企业处置转变为多家企业共同完成处置,在此基础上启动财政风险资金兜底机制。产权处置联盟扩大了处置市场主体范围,实现了对处置标的的多元化需求保障,客观上起到了市场托底作用,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包括贷款申请、交易鉴证、价值认定、贷款发放、资产处置等环节在内的金融服务闭环体系。温江区的实践得到了农业农村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的肯定,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已覆盖全市涉农区(市)县。

  二是深化农村动产融资实践。彭州市依托蔬菜产业集聚及流通领域仓储建设优势,将蔬菜农产品仓单化,强化农产品动产权能,在此基础上创设了仓单融资制度,有效解决了农产品流通领域的资金需求难题。为进一步提升仓单融资效率及覆盖面,2022年以来彭州市强化金融科技运用,引入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打造了数字仓单产品。一年多来,数字仓单融资已逾9000万元,是前六年传统仓单融资额的2.6倍,撬动社会资金6.3亿元,受益农户超1800户。

  三是推动农村产权融资由点拓面。始终注重发挥农村产权权能的底层牵引作用,扎实推进金融机制建设,试点印发并实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服务规范》,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土地、集体资产股权、农业生产设施等抵押贷款工作,不断拓宽农村产权融资覆盖面。2022年以来全市发放各类农村产权抵押贷款30.8亿元,目前贷款余额达86.2亿元。


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加快农村普惠金融数字化

  一是优化“农贷通”平台数字化功能。切实拓展平台数字化资源场景。在原有融资对接、信用信息、惠农政策等场景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供应链金融、数字农业系统、乡村行业协会等普惠场景,并实现与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成都农商银行等多家机构的系统直联,开通运行全省共享平台。进一步深化平台数字化信用产品运用。双流区创新运用平台机制,对区内600余户农业主体进行分类画像和评分,推动区内7家银行制定专项服务方案,首批已对接发放优惠利率贷款9000余万元。平台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6月末,平台入驻各类金融机构和组织77家,发布金融产品661个,注册用户13.6万户,发放贷款4.6万笔、552亿元。

  二是推动金融机构开发数字化产品。引导银行积极开发纯信用数字化信贷产品,2022年各机构发放线上纯信用贷款2.3万笔、23.6亿元,纯信用数字化金融产品覆盖面不断扩大。推动银行整合各类数字化产业链信息开发信贷产品。聚焦畜禽养殖行业创新“通威饲料贷”等信贷产品,为供应链客户提供贷款5200余笔、22.2亿元。聚焦润地公司数字农业平台信息,提供贷款超2亿元,对链内300余户种植户实现全覆盖。聚焦农信互联生猪养殖平台“农信分”数据,为4000余户生猪养殖户和饲料生产商投放贷款超4亿元。

  三是完善乡村金融科技政策和市场环境。推动建成“交子金融科技云”,推动成都市获批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数字货币、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等重要试点工作,19个金融科技项目已落地应用。除了前述彭州市农产品电子仓单项目,成都银行智能语音平台项目实现了四川方言交互、一键求助等特色功能,切实提升了农村客群、老年客户的服务体验和效率。组织制定《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无障碍服务标准》,引导法人金融机构推出适老版App。推广金融机构信息共享系统,为公众提供辖内69家金融机构、近3000个网点的定位、业务信息快捷查询渠道。


深化绿色金融实践,助力乡村发展绿色化

  一是强化绿色金融能力建设。探索制定绿色农业企业和项目认定标准,“绿蓉融”平台初步入库的涉农绿色企业、绿色项目及气候投融资项目达35个,约占全部入库企业、项目数量的18%。支持金融机构完善绿色金融工作机制,建设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和“碳中和”网点,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5家机构定期发布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支持成都银行、成都农商银行发行60亿元绿色金融债。全市绿色贷款快速增长,2023年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达8199亿元,同比增长40.5%,其中,农业农村绿色贷款余额达408亿元,同比增长70.9%。

  二是支持生态农业、低碳农业发展和绿色乡村建设。各银行机构切实加大对绿色农业发展和绿色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助力各区县“两个替代”(即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控)、畜禽粪污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深入开展。2023年6月,全市生态农业贷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贷款分别增长64.4%、82.9%,占绿色农业贷款的比例分别为50.1%、10.3%。绿色乡村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成都兴城投资集团发行西部首单境外美元固息绿色债券3亿元,资金将被用于环城生态综合修复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国首单“乡村振兴+碳中和”应收账款债权融资计划、首单区县级“碳中和”债券也落地试验区,资金将被用于支持县域新能源公共交通发展。

  三是探索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效路径。针对全国首批EOD试点项目——龙门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白沫江水美乡村生态综合体建设,相关银行授信14.9亿元,支持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经济价值内部化的开发模式。国家开发银行积极探索“储备林+碳汇”模式,授信100亿元支持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并将项目经营期预计产生的1200余万吨森林碳汇收益纳入质押,为金融支持生态价值转化积累了有益经验。兴业银行、成都农商银行也积极实践CCER、CDCER质押融资。


思考与展望

  一年来,成都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稳步推进,进展符合预期。在坚持上一轮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轮改革也凸显出新的路径特征。一是始终坚持“政府+市场”原则,市场化趋势不断增强。农村产权融资中的产权处置联盟、粮食安全体系中的保险机制创新、金融机构的数字化产品开发运用,以及“农贷通”平台的功能拓展和村站运行改革等,均体现了市场化导向及其实践效应。二是始终注重农村金融生态打造,改革推动构建的要素配置新环境更具深度。涉农机构强化内部治理、下沉金融服务、优化空间布局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农贷通”平台和各类机构平台相互连接渗透,加强数字技术运用,开辟更多普惠场景,进一步提升了普惠金融的可得性和覆盖面,针对粮食安全、乡村绿色发展等新的紧迫需求,政策资金和市场资金强化协同支持等,均体现了改革的新思路、新路径。三是始终注重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区域协同趋势更加明显。粮食安全运行机制建设在成都都市圈协同展开、“农贷通”模式在全省复制推广并率先在成都都市圈落地等,均体现了普惠金融的区域协同发展要求。

  与此同时,还应看到,当前改革工作仍存在不足,比如,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金融产品仍需进一步丰富并体现差异性,农村产权融资闭环机制仍有待市场深入检验,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农村产权的金融属性仍有待深化培育,农村生态产品的权能化改革进程仍明显滞后,等等。

  下一步,成都市相关部门、机构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作出的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重要要求,对照试验区建设总体目标任务,扎实做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全力打造“成都样板”。

  一是进一步完善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机制,持续提升金融服务针对性和可得性,进一步拓展产业基金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对种业、农机装备、冷链物流等先导性支撑产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强化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区域协同效应。二是进一步放大农村产权金融功能,完善土地经营权融资闭环机制,深入推进金融服务农村集体经济和宅基地改革,加快农产品动产、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融资创新,持续推动农村产权融资由点拓面。三是进一步加快普惠金融数字化进程,在“农贷通”平台的数字化场景,以及金融机构的数字化产品、基础金融服务的数字化手段等方面,切实加大统筹力度,不断强化金融科技赋能效应。四是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绿色农业发展,探索制定金融支持绿色农业发展标准,提升服务生态农业、低碳农业发展的金融产品针对性,深化农业生态产品权能化实践,持续助力乡村加快绿色化进程。





主办单位:温州市担保行业协会

温州市担保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邮编:325000

地址:温州市鹿城区瓯江路展银大厦1719室 电话:89886606

月子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