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担保协会! 请登录 注册
热门搜索: 温州担保 信用 财富 资讯

直接间接融资双路进击 2022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阅读次数: 313 发布日期:2022-12-16 11:26 来源:证券日报
  2022年行至尾声。回望这一年,面对我国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金融机构在“一行两会”的引导下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增加有效金融供给,不断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提升金融服务的深度、广度和温度,持续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具体而言,银行、券商、保险、基金等机构在助力实体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领域各有特色。其中,在间接融资方面,银行等机构信贷投放总量增加、结构优化,今年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9.91万亿元,接下来将在扩大信贷投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风险防控力度;在直接融资方面,券商等机构引导金融资源有力支持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未来将更好发挥连接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从2023年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措施和创新路径看,多位业内人士建议,银行、券商、保险等机构可从应变克难、磨炼内功,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信贷投放总量增加结构优化

  今年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货币政策调控,在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的同时,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年内两次降准,共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超万亿元。

  在保持融资总量合理充裕的同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一揽子举措也加速落地实施: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支持货运物流业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到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支持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再到纾困房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金融机构多向发力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1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月份至11月份,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9.91万亿元,同比多增1.09万亿元。从结构来看,年内银行机构在稳投资、稳就业、保主体、稳外贸、稳消费、支持科技创新等领域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力度。

  其中,在稳投资方面,银保监会指导政策性开发性银行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和8000亿元新增信贷额度,商业银行按市场化原则予以支持,对重大项目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强。与此同时,银行业持续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数据显示,仅前三季度,制造业贷款、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分别增加4.2万亿元、3.4万亿元。

  在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国有大行更是发挥“头雁”作用。今年10月份,国有六大行集体发布公告,均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11月份,为落实“金融16条”,国有六大行密集与房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授信额度超万亿元。

  此外,记者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获悉,1月份至11月份,该行累放贷款2.45万亿元,月末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0429亿元。

  除银行外,保险等机构在助力实体经济间接融资方面也发挥了应有作用。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末,险资投向银行存款的余额为2.8万亿元,各类金融产品等其他投资合计8.7万亿元。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书记曹德云表示,保险资金在通过银行存款、购买债券股票等方式参与实体经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基础上,还通过保险资管产品对实体经济开展项目融资。


  多种直接融资方式齐发力

  金融机构助力实体经济直接融资规模也在持续扩大。中证协披露,前三季度证券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4.48万亿元,服务301家企业实现境内首发上市,承销(管理)发行绿色公司债券(含ABS)融资金额1349.32亿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647.83亿元、乡村振兴债券249.28亿元、民营企业公司债券融资2486.11亿元。

  今年以来,头部券商持续通过各类渠道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前三季度,中信证券完成境内股权承销金额2609亿元,完成境内债券承销金额11701亿元,完成境内通道类并购交易金额729亿元。中金公司累计完成直接融资超2.7万亿元,协助科创企业股本融资约2135亿元,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超17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年内金融支持房地产的“第三支箭”正式射出,在多家上市房企发布再融资计划的同时,作为参与方的券商投行积极与房企接洽,为优质企业注入“新鲜血液”。

  从保险机构来看,截至今年10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4.5万亿元,其中,投向各类债券的配置余额为10.1万亿元,投向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的余额为2.9万亿元。

  此外,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披露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协会共登记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保险私募基金404只、规模7867亿元。截至2022年10月底,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共登记(注册)2757只,规模超6万亿元。

  中国太保、大家资产、生命资产等险企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今年以来,保险机构还通过股权、债权、私募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载体,直接对接“两新一重”、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实体项目的融资需求;通过参与基础设施公募REITs等新型投资工具,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有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服务实体进击路径明晰

  展望2023年,受访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应从自身专业取向出发,针对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难点痛点,有的放矢,提升创新服务能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难点,一是小微企业领域一直是金融服务相对薄弱的环节,对于商业银行,缺乏“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客户征信数据有限时,银行不敢放贷;二是对客户信用资质审核标准过于单一,可能导致筛选出的客户具有高度相似性,从而使得风险分散的程度较低;三是融资流程有待优化,单位成本偏高,难以提供精准定制的金融产品及配套服务。基于此,银行机构要坚持小额分散原则,综合评判授信额度;同时定位市场客群,提升精细化定价和管理水平,提供更多的在线授信产品以满足不同细分客群需求。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3年,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需关注两方面:一是在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的同时,防控好风险。今年以来,各头部商业银行加大了逆周期调节力度,包括扩大信贷投放等措施,未来平衡好这两者关系至关重要。二是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加大金融风险风控,加大存量不良资产的处置,通过科技手段降本增效,拓展多元化营收渠道,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从券商机构来看,五大头部券商表示,将努力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更有效发挥证券公司在连接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中的枢纽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券商机构既要深化注册制改革,建立更有效的合规风控,提供更精准的发行定价,也要发挥衍生品市场优势,为实体企业产业链提供有效风险管理工具。”明明建议。

  在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曹德云认为,积极融入切实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立足基础定位,参与大资管市场竞合;二是顺应发展趋势,打通产业融合渠道;三是发展权益投资,优化全市场配置结构;四是开拓创新渠道,加大新型业务研究应用;五是完善规则体系,优化保险资金政策环境。六是加强自律服务,丰富行业治理体系及手段。

  “新群体带来了新需求,新模式带动了新领域,寿险业必须加快能力升级,进一步实现供需两端精准对接,更好发挥惠民生、暖民心功能。”中国人寿党委书记、总裁赵鹏表示,需要持续提高生态整合能力。长期性、大体量资金优势,能够有效对接医养产业长周期、大规模投资需求。同时,持续提高风险识别、精准定价能力,以及持续提高产品和服务送达能力。

  明明认为,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规模大、来源稳定等特点,可以与体量大、周期长的项目对接,通过创设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组合类产品等保险资管产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实体经济项目。






主办单位:温州市担保行业协会

温州市担保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邮编:325000

地址:温州市鹿城区瓯江路展银大厦1719室 电话:89886606

月子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