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征信破局 欲与“国家队”抗衡?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下称“央行征信中心”)一家独大的格局,即将被打破。近日,八家民营征信公司结束央行的相关验收工作。这意味着,这八家征信机构有望在近日获得个人征信牌照。
早在今年初,央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考拉征信、华道征信这八家民营征信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
据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安融征信等多家机构已经跃跃欲试,争取跻身第二批获牌机构。
然而,摆在民营征信机构面前的一大挑战,是他们如何与征信领域的“国家队”——央行征信中心形成差异化发展。
“央行征信中心拥有约3亿人群银行信贷还款记录等信息,民营征信机构的突破口,是服务于5亿缺乏银行信贷还款记录的群体。”一家民间征信机构人士表示。
在近期举行的2015上海新金融年会暨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间隙,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向记者表示,央行征信中心乐于见到中国信贷市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既能打破信贷市场各个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也有利于推动整个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
“别以为民间征信机构不行了,我们会高兴。”她直言。
然而,民间征信机构与央行征信中心要实现信息共享,并非易事。
一家有意发起征信机构的P2P平台负责人表示,其中涉及大量合规操作与信息安全保护等问题需要解决。对于P2P机构而言,建立全面的征信体系正变得刻不容缓,随着P2P投资规模与坏账率双双攀升,征信正成为困扰整个行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我们肯定希望能尽早接入央行征信中心,尽快实现信息共享。”他粗略估算,多数P2P机构在借款人信息收集核对环节所付出的成本,占据整个融资成本的2%-3%,这还不包括P2P机构因借款人相关信息真伪审核不严导致的坏账率。若国内各个征信机构能尽早实现信息共享,最大限度了解借款人的各项信用记录,借款人信息收集核对成本不但能省下来,间接降低P2P网贷融资成本,也能降低坏账。
信息共享“高门槛”
“过去十个月,央行相关部门对公司业务合规安全、信息保护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做了三次检查,我们对业务流程做了不少修改,以满足央行提出的要求。”中诚信征信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上述八家征信机构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搭建系统模型、对信息采集储备、产品研发进行各种准备,二是组建符合相关要求的管理团队,企业组织架构与管理制度等。
但在产品研发策略方面,各家民营征信机构各有侧重点,有些专注建立基于反欺诈的借款人黑名单数据库;有些则凭借自身股东在互联网平台所采集的海量社交、电商支付数据,结合互联网机构客户的个人信息资料,设计身份核实、欺诈征测、信用评分和信用报告等征信产品。
“不同于央行征信中心主要依靠银行、小贷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采集借款人的个人基本信息、贷款信息、信用卡信息以及其他信用信息,民营征信机构更多会借助互联网渠道采取借款人各类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一家征信机构人士强调,但仅仅依靠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不足以给每个借款人设定一个准确的信用评分,以判断其还款意愿与违约概率。
在他看来,一个完善的征信系统,将实现各个放贷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若征信系统能将一个借款人的负债状况记录描述得越全面,这个系统的服务效率就越高。
然而,纵观欧美成熟金融市场,各家征信机构仍是各自为政。比如美国三家大型征信机构业务范围各有侧重,有的专注为商业银行客户做征信,有的擅长对小额贷款机构客户做征信,有的则掌握大量零售商客户信用卡还款记录作为征信数据来源,但这三家征信机构基本处于“不对话”状态,也不会共享信息。
不少银行因此却吃了苦头。南非曾出台法律,要求当地大型征信机构开展对话实现信息共享,仍然无功而返。当地一家银行在缺乏客户征信记录共享的情况下,贸然布局小微贷款业务,导致高坏账率而濒临倒闭。
王晓蕾认为,央行之所以设立征信中心,某种程度上解决了银行机构之间的借款人信用记录共享问题。
她表示,央行征信中心同样乐于见到中国征信市场不断发展,最终打破信贷市场各个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推动整个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民间征信机构要与央行征信中心实现信息共享,得先获得央行颁布的个人征信牌照。而且在实际操作环节,信息共享面临合规操作、信息保护等诸多挑战。
“更重要的是征信机构自身的业务操守。”一家征信机构负责人指出。征信机构本身属于第三方独立机构,其提供的征信产品是不对银行、P2P机构、消费金融机构放贷风险承担责任的,所以央行征信中心与这些征信机构实现信息共享前,首先得确认这些机构给予的信息是真实客观的,并能妥善保护央行征信中心相关信息安全。
征信蓝海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央行征信中心拥有3亿人群的银行信贷还款记录,但国内缺乏银行信贷还款记录的群体高达5亿,如何为这批人群提供征信服务,将是民间征信机构的业务突破口。
除了上述8家征信机构积极布局,不少P2P机构也纷纷开始涉足征信市场。
拍拍贷创始人张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期拍拍贷正酝酿设立一家独立运作的征信公司,数据来源主要是国内缺乏银行信贷还款记录的客户群。
“目前,拍拍贷平台每月约有50-60万新增用户,年底用户数预计会达到1000万,这就是天然的征信数据源。”张俊说。
然而,要将这些用户数据转化为行之有效的征信数据,也存在种种困难。一方面这些用户既无信用卡、又缺乏征信记录,导致P2P机构无法了解借款人以往的信用状况,难以准确判断其还款违约概率;另一方面,不少互联网机构打算将个人电商消费交易数据转化成信贷风控模型数据,但这需要不少时间试错纠错,甚至需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模型计算公式。
张俊对此表示,拍拍贷筹建的征信公司,将会借鉴自身研发的魔镜系统数据,其已经针对数百万无信用卡、无征信记录的借款人群进行信用评分,预测其还款预期风险概率。
记者多方了解到,除了自建征信平台,不少P2P机构打算借助“外力”掘金这个5亿人的征信市场。比如他们通过与征信机构合作,先借助后者的征信数据库与风控模型,对借款人资料与信用状况进行详尽分析,确保借款人不存在信用违约风险,再通过自身风控平台的复审,设定借款人的综合融资成本与具体借款额度。
“其实,当P2P机构服务了这部分缺乏银行信贷记录的群体,才真正实现了他们所宣传的普惠金融。”上述有意发起征信机构的P2P机构负责人坦言,目前不少P2P机构都要求借款人先去央行调取自己的个人征信报告,否则不予放贷。这意味着P2P是与银行消费金融部门争夺同样的优质客户群体,难以扩大普惠金融的范畴。而且,很多还款状况良好的人群只因缺乏银行信贷还款记录,被要求承受更高的融资成本,同样无法体现普惠金融的价值。